苦杏仁苷调节SIRT1/LKB1/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许国超[1] 马向明[2]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2]开滦总医院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5年第5期1140-1145,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河北省医学科研课题计划(20201285)。

摘  要:目的探究苦杏仁苷对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雌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分为对照组、NAFLD组、苦杏仁苷组和NAFLD+苦杏仁苷组。对照组和苦杏仁苷组正常饮食喂养,苦杏仁苷组给予苦杏仁苷(50 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干预,NAFLD组及NAFLD+苦杏仁苷组采用高脂饮食(HFD)诱导NAFLD大鼠模型,NAFLD+苦杏仁苷组在模型建立后给予苦杏仁苷(50 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干预。实验周期为8 w。通过测定大鼠体质量、食物摄入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肝纤维化程度、炎症评分等指标,采用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评估乙酰化酶(SIRT)1、烯醇化酶样激酶(LKB)1、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COX)-2、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NAFLD组比较,苦杏仁苷显著降低NAFLD大鼠体质量,明显减少食物摄入量(P<0.05)。NAFLD+苦杏仁苷组中ALT和AST水平较NAFLD组明显下降(P<0.05)。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NAFLD+苦杏仁苷组相比NAFLD组表现出较少的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其胶原沉积显著减少。此外,苦杏仁苷治疗有效减轻了NAFLD大鼠的炎症反应,明显抑制iNOS、COX-2和TN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NAFLD大鼠硝基酪氨酸水平,明显提高肝脏中抗氧化酶CAT和GPx活性(P<0.05)。结论苦杏仁苷通过上调SIRT1、p-LKB1/LKB1及p-AMPK/AMPK通路蛋白表达,激活SIRT1/LKB1/AMPK信号通路,从而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关 键 词:苦杏仁苷 乙酰化酶(SIRT)1/烯醇化酶样激酶(LKB)1/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纤维化 

分 类 号:R322.47[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