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华手工》2025年第3期33-37,共5页Chinese Handicraft
摘 要:《尔雅·释天》中提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由此可见,从夏商周的“岁首”算起,春节在中国至少已经走过了超3000年。此后历经数千年不断发展、变化,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的传统春节礼俗,例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守岁、拜年、逛庙会、赏花灯等。而且,民间还因此形成了很多谚语,例如“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年廿六洗福禄,年廿七洗疚疾,年廿八洗邋遢”等。但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禁忌”,例如大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以免把财运扫光……部分春节礼俗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发生了变化,尤其近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改革开放、文化交流,这种变化更为明显,有些礼俗甚至一度消失。那么,古代的春节礼俗跟现在的春节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些礼俗背后又有什么深刻内涵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4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