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玉兰 黄方洋 陈娟[1] 先良艳 孙静优 Liu Yulan;Huang Fangyang;Chen Juan;Xian Liangyan;Sun Jingyou
出 处:《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5年第2期254-25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基 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YFS0246)。
摘 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1]。我国AMI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比较多[2];该疾病的主要发生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导致血栓形成或动脉长时间痉挛,管腔完全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AMI的有效治疗方法,可迅速恢复心肌血流,减少心肌损伤[3];然而,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导致AMI复发和患者死亡[4]。因此,PCI术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措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plex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作为PCI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标准策略,即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研究证实,其在PCI术后的AMI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也是治疗的重要基石[5]。P2Y12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P2Y12受体,阻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活化。
关 键 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血流 粥样斑块 血栓形成
分 类 号:R542.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