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杨
机构地区:[1]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科技传播》2025年第4期136-140,共5页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摘 要:“预制朋友圈”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文化现象,在个体的实践过程中显露出鲜明的时间属性。从媒介时间的视角切入,得以窥见“预制朋友圈”在过去、现在和将来3个层面上的时间意涵。研究发现,将朋友圈进行预制操作的行为是个体在社会加速情境下的时间调和配方,是使用个性时钟时的社交呈现规划,也是一种在生活焦虑面前自我慰藉的方式。尽管“预制朋友圈”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其究竟是积极面向上的生活节奏重构,还是消极面向上的数字生命捆绑;所收获的究竟是“本真自我”还是“景观自我”,还需要个体掌握好于虚拟与现实空间生存的“度”,规避过多对于理想生活和社交展演的欲望侵占面对现实生活的清醒与理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