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昕雨
机构地区:[1]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200001
出 处:《当代音乐》2025年第3期94-102,共9页Modern Music
摘 要:巴洛克时期音乐在创作手法上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秩序感,但其音响效果却有着激动人心的力量与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J.S.巴赫的创作最具代表性。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是如何运用程式化理性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激昂深刻的音响情绪的呢?即,巴洛克的音乐是如何运用理性方式做到感性表达的呢?本文借助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的理论,以J.S.巴赫的古钢琴曲《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为文本对象,试图以“历史视域”和“当代视域”双视角来探讨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理性方式与感性表达问题。“历史视域”的学术背景包括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潮与理论方法,即情感程式论和音乐修辞学。“当代视域”则主要运用作品分析的方法来看待其结构、和声、调性、复调等创作技法。本文试图通过古时、今时两种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分析来探究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理性与感性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视域融合”理论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问题进行阐发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