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标识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启示——基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论析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the Symbol System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n Analysis Based on Ne Zha:The Demon Child's Upris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培鑫 Li Peixin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出  处:《统一战线学研究》2025年第2期108-121,共14页Journal of United Front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研究”(22VSZ055)。

摘  要: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构建与嵌入是动画电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间环节。从理论依据看,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具有符号标识、记忆标识、情感标识、精神标识等多元表现形式,能够直观反映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是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载体;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内在契合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从实践机理看,《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识别中华文明符号标识,强化共同体认知;铭刻中华文明记忆标识,增进共同体认同;打造中华文明情感标识,唤起共同体共情;彰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坚定共同体自信。这四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严密完整的逻辑链条。《哪吒之魔童闹海》从“标识塑造”到“意识铸牢”的创新实践启发我们,文艺产品等多样载体应自觉挖掘提炼、准确解读阐释、广泛传播弘扬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明标识,为构建一个认同感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关 键 词: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符号 集体记忆 《哪吒之魔童闹海》 

分 类 号:D633[政治法律—政治学] G122[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