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强调使得企业创新需要嵌套于外部开放社会环境中,并以异构形态的超网络完成知识交互;复杂性创新超网络既为其提供外部资源又通过多主体跨界互动助力企业自身隐形知识重构突破,是实现颠覆性突破变革的重要机制。企业知识动态能力作用于颠覆性科技创新的过程则更为具体地转变为知识要素,通过不同的管理阶段而被利用、重构,最终转变为全新资源要素,呈现为“知识获取→知识共享与内化→技术与模式创新→创新成果转化”的循环路径。不仅如此,作为企业知识动态能力提升基础性资源的异质性知识将受到外部生产力发展状态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自身对市场机会的有效感知、对自我知识缺陷的高效弥补和利用要素重构开辟全新市场空间的能力,新质生产力与微观主体的知识动态能力间存在着以知识要素为载体的交互生成关系。未来,一是要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复杂性创新超网络;二是要完善复杂性创新超网络下的市场环境监督体系;三是要优化复杂性创新超网络下的协同激励机制;四是要构建复杂性创新超网络下的深度学习机制。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 颠覆性科技创新 复杂性创新超网络 知识要素
分 类 号:F014.1[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