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尤淑君[1] You Shujun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摘 要: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外地方行文制度的形成过程,既呈现了清朝地方官员对外国领事、外国商人及传教士的态度变化,也展露出地方执行总理衙门命令的不同反应,揭示了晚清地方对外交涉的另一种面相。19世纪60年代中俄针对文书往来规则的交涉,基本上尊重了中方对外交文书形式和交涉双方品阶对等问题的考量,也考虑了中俄两国文书传递的现实困难,双方在不违反“平行往来”原则的基础上,协商出了现实可行的方案,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外交冲突。与此同时,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虽也确立了“平行往来”的原则,但因没有明文规范中国地方官员与外国领事官之间的往来仪节,而引发了诸多争执。1880年制定的《中外往来仪式节略》,虽为中外官员的往来礼仪提供了遵循,却也为民教冲突等地方纠纷埋下了隐患。
关 键 词:晚清 地方交涉 平行往来 相见礼 《中外往来仪式节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5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