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姝婧
机构地区:[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2]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出 处:《农业经济》2025年第2期108-110,共3页Agricultural Economy
基 金: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主体性重塑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1XJC840002);2023年广西民族大学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实质主义理论视角下小农经济的现代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301730201);2019年南宁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农业转型与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项目编号:602021239283)。
摘 要: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呈现出“城-县-乡”三元结构特征。过去学术界和政界关注城乡较多,关注县域较少。事实上,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乡村振兴不是单一村庄的振兴,应将视野放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农民县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当前我国农民城镇化表现出“三栖”特征,即青壮年在大城市打工,回县城买房,老人留守农村务农,以维持低成本的家庭劳动力再生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城镇化不应一味地推动造城运动,逼农民上楼、进城,而应建立城乡融合的渐进式发展模式,在推动县域城镇化的同时建设美丽乡村。只有大量农民进城,务农人数才能大幅下降,乡村社会才能释放足够的经济空间,农民才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务农收入,农村产业才能兴旺。随着越来越多农民进城,农村人多地少、资源紧张的格局将得到缓解,形成人-地资源相匹配的农村经济和生态格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