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传欢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 处:《文学人类学研究》2024年第2期189-207,共19页Literry Anthropology Studies
基 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ZDA08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非遗的属性研究既是科学界定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逻辑起点,也是明确非遗保护实践的学术支点,还是形成非遗研究理论自觉的基本前提。经过了一个时期的经验积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如今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开始了自身的体系化进程。在非遗学知识体系的构架过程中,需要从本体实践论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地分析,尝试理解非遗的知识生成过程如何与自身实践品格保持动态关联,从而使自身的生命力获得连续性表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