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事件的文学记忆的三重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兮颖[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

出  处:《文艺论坛》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摘  要:事件充满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且不断生成,并由此产生差异,意义亦显现其中。记忆与事件之间的共通之处,正在于由显而易见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差异感。在索尔·贝娄的经典之作《洪堡的礼物》中,洪堡与西特林对于二战所产生的个体记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记忆作为差异事件的流动性与不一致性,被展示得淋漓尽致。洪堡的创伤记忆强化了他的受害者身份,而西特林对于记忆的无视与忽略使得他未能产生相似的身份认同感。他们曾经签订的契约也随之遭到毁坏。另一方面,记忆作为相遇事件而现身,查理·西特林从各个角度,还原了关于洪堡的死亡及其与精神共同体的分离乃至重构之路。而作为意义事件出现的家庭记忆,则显示出血缘共同体聚合的强大作用。作为犹太移民后裔的洪堡和西特林,在对抗以实用主义价值为导向的主流社会中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留给世人最后的生命之书拯救了深陷精神困境的西特林,证实了作为事件的文学记忆的三重性。

关 键 词:记忆 事件 文学 三重性 《洪堡的礼物》 

分 类 号:I712.074[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