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兮颖[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
出 处:《文艺论坛》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摘 要:事件充满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且不断生成,并由此产生差异,意义亦显现其中。记忆与事件之间的共通之处,正在于由显而易见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差异感。在索尔·贝娄的经典之作《洪堡的礼物》中,洪堡与西特林对于二战所产生的个体记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记忆作为差异事件的流动性与不一致性,被展示得淋漓尽致。洪堡的创伤记忆强化了他的受害者身份,而西特林对于记忆的无视与忽略使得他未能产生相似的身份认同感。他们曾经签订的契约也随之遭到毁坏。另一方面,记忆作为相遇事件而现身,查理·西特林从各个角度,还原了关于洪堡的死亡及其与精神共同体的分离乃至重构之路。而作为意义事件出现的家庭记忆,则显示出血缘共同体聚合的强大作用。作为犹太移民后裔的洪堡和西特林,在对抗以实用主义价值为导向的主流社会中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留给世人最后的生命之书拯救了深陷精神困境的西特林,证实了作为事件的文学记忆的三重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