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宋史研究论丛》2024年第3期701-715,共15页
摘 要:在以前编纂的唐代诗文总集中,编纂者往往会把五代十国诸家入宋前的诗文作品附于唐代之后,出现了“全唐”之说。这是因为五代十国存续时间短,在人事变迁和文学创作上也有连续性,加之五代之于唐乃有“闰位”之观念,从而影响了《文苑英华》《唐文粹》《唐音统签》《全唐诗》《全唐文》等唐代诗文总集的编纂。随着五代十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亟须一部基于现代学术理念的全五代十国文,杜文玉教授编纂的《全五代十国文》正好适应了这种需求。该书在修撰体例上既延续了《全唐文》的传统,又适应了当代学术规范,有助于研究者更加便捷地查询和引用相关资料,同时还扩大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文献和地域范围。除了传世文献和碑刻、墓志等出土文献,也囊括了买地券和敦煌文书等不在传统断代总集中的文献。该书在汇纂五代十国诸政权文献之外,还涉及与五代十国同时期的辽和朝鲜的文献。因此,《全五代十国文》在文献收录上可谓完备,尽量做到了应收尽收,更适应当今的学术研究需要。在断代文献总集编纂这一问题上而言,虽然在文学、史学和文献学的取向上有所不同,各学科学者对断代总集的应用方式也有差异,但其基本原则是互通的。因此,在今天的学术语境下,研究者不仅要发掘断代总集的文学价值,更要重视其史料价值。《全五代十国文》汇集了传世文献、石刻文献和敦煌吐鲁番文献,有利于学者拓宽研究视野,全面运用材料,进一步推动五代十国史的有关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