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柯镇昌[1] Ke Zhenchang
机构地区:[1]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江西九江332005
出 处:《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8-103,109,共7页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一般课题“中学古诗文核心思政元素的发掘与教学应用研究”(SZUJJYW2022-1158)。
摘 要:孟子和屈原作为战国中期的两大杰出文化巨匠,在政治思想、人格精神和文学创作上都存在很多的相通性。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民本、仁政和王道,与屈原的“美政”思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孟、屈二人都关注社会民生,追求人格精神自由,展现了愿为理想献身的浩然正气。在文学创作上,孟子发展了语录式和对话式文体,善于论辩而注重逻辑推理,语言以朴实达意为宗,展现了中原文化善于说理的文学思维方式;屈原在楚国本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骚体”,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兴进行表述,语言华丽绚烂,展现了南方文化善于抒情的文学思维方式。孟、屈的出现对于中国早期南北文化的形成与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他们的人格精神,宛如丰碑一般,为当代大中小学的思想教育提供了无尽的资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