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余礼[1]
出 处:《华中学术》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Central China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21&ZD26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哈罗德·布鲁姆认为《海达·高布乐》是易卜生“表现妖性最充分”的剧作之一,但本文认为该剧其实蕴含着易卜生非常深邃和极富前瞻性的伦理智慧。易卜生在该剧创作札记中提到,“乐务博格手稿的题目是《未来社会伦理学》”,这透露出易卜生创作此剧时确有伦理方面的考虑,该剧情节也确实存在逾越当时伦理规范、趋向“未来社会伦理”的若干场景。但易卜生创作此剧并非想肯定“未来社会伦理”,而是恰恰相反,他用一系列细节否定了它的意义。此外,对于海达最后转向尼采思想的新选择,易卜生认为是“误入歧途”。正是在此双重否定中,该剧逐渐显出易卜生的伦理智慧:首先,在婚姻方面,人类如果顺从自然欲望,试图践行所谓的未来伦理,缔结多维的新关系,则必然由于人性中某些根深蒂固的弱点而最终走向失败;其次,在生死方面,人们如果信奉“贵族激进主义”,向往、寻求某种“漂亮”的死法,则同样是陷入了无谓的幻觉,并非对生命负责的合理态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