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树国[1]
出 处:《华中学术》2024年第3期68-78,共11页Central China Humanities
基 金:赵敏俐教授主持的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项目“中华文明与早期书写研究”(2022JDZD025)之由笔者承担的子项目“中华上古文明与简帛书写”;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简帛书写与上古文学经典关系研究”(22BZW05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华贰《系年》简5-12保存了两周之际平王东迁以及晋文侯勤王的珍贵史料,与传世文献不同之处是平王在“立于京师”三年之后才抵达成周,对“京师”是宗周还是晋都的不同理解可说是问题肯綮所在。宋代著录晋姜鼎铭文记载晋姜之语,提到了晋文侯仇“鲁覃京师”,《系年》“始启京师”应与之相关。《尚书·文侯之命》为伏生所传今文经二十八篇之一,为周平王对晋文侯的册命文本,文中提到“简恤尔都”,可见“京师”当指晋国早期都城绛(翼城)。《尚书·文侯之命》与《系年》《竹书纪年》《左传》《国语》以及晋姜鼎、晋公盦鼎铭相呼应,结合相应考古资料,可以确定《文侯之命》作于平王三年、晋文侯十四年。这些不同形态的书写文献构成了一个共时性的语义场,体现了早期书写的综合性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