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志明
出 处:《华中学术》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Central China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重铸与当代拓展研究”(19ZDA26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晚年对新兴人类学及民族学前沿著作进行了广泛阅读和批判,拓展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边界和内涵。梅恩的民族学著作《古代法制史演讲录》作为典型的东方主义著作,以印度父权家庭为核心肯定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将文明化使命天然赋予了作为殖民者的英国统治者,马克思对上述观点予以了全面否定。柯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旨在论说殖民地社会土地公有制的必然解体,而马克思对能够实现人民基本生存和其政治统一的土地公有制抱有积极态度,认为公共土地制度能够成为实现政治上统一的基础,而保证公社土地占有制能够正常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抵御殖民活动对这一制度及其优势的破坏性冲击。上述晚年时期的理论探索和发展证明了爱德华·萨义德将马克思判定为东方主义典型理论家观点的武断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