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型储能・量质齐升,释放灵活调节潜能  

作  者:陈海生 

机构地区:[1]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出  处:《能源评论》2025年第2期32-35,共4页Energy Review

摘  要: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持续向降本增效、安全可靠的方向迈进。行业持续推动储能系统安全运行、项目商业化运行以及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的实际装机容量远超预期,达到43.7吉瓦/109.8吉瓦时,同比增长103%。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新型电力 深度融合 前沿技术 商业化运行 超预期 储能 降本增效 

分 类 号:F4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