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永輝 Hu Yonghui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 [2]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3]德國哥廷根大學 [4]《佛教文化研究》編輯部 [5]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BUDDHIST STUDIES》期刊 [6]《宏德學刊》 [7]江蘇省佛教協會文化建設智庫 [8]中國佛學院栖霞山分院 [9]江蘇省尼衆佛學院
出 处:《佛教文化研究》2024年第2期259-275,354,355,共19页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
基 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近代以來中國漢傳佛教教育的轉型研究”(21BZJ03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儒佛道三教關係視域下中國特色佛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18ZDA233);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域外藏多語種民國佛教文獻群的發掘、整理與研究”(21&ZD251)階段性成果。
摘 要:作爲近代僧教育組織的早期模式,僧教育會産生的動因至少包括内外兩個方面。“廟産興學”運動的刺激及日本佛教勢力的干涉是其産生的外部動因;僧人主動變通,謀求保全寺産是其産生的内部動因。被動設立的僧教育會,成效有限,組織相對分散,辦學類型兼顧僧俗;佛教在僧教育會組織中的角色被弱化。受僧教育會組織辦學過程的影響,之後佛教界辦學積極性由被動轉變爲主動,佛教界在辦學中的角色由弱化走向獨立,辦學目的由保護寺産轉變爲培養僧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