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泽民 李本和[2] LIZemin;LI Benhe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2]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合肥230022
出 处:《海岳学刊》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基 金:安徽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安徽乡村振兴中业态融合发展研究”(2022AH052804)。
摘 要:从城乡二元经济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及其转化机制三个方面对刘易斯和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对城乡二元经济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及其转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乃至到现在仍是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由于二者立场、观点和采取的方法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及其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的途径也不同。刘易斯不仅忽视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意义,也没有认识到生产力背后生产关系的重要作用,而马克思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全面深刻地解释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及其转化机制。结合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对二者城乡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表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应用于我国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以借鉴;马克思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对中国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应坚持和应用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关 键 词:二元经济 马克思 刘易斯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分 类 号:A81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