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扬[1] CHEN Yang
机构地区:[1]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长沙410003
出 处:《海岳学刊》2024年第2期63-71,共9页
摘 要:“看客”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给“看客”最早赋予象征意义是鲁迅先生的创造。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中,“看客”形象是鲁迅先生笔下愚昧的普通老百姓,是萧红笔下的街坊邻居,亦是左翼乡土作家笔下“五四”运动结束后的幸存者。在当代文学史中,“看客”形象是莫言先生笔下具有独特视域的新人性,是余华笔下感官上的凶残者。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看客”形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迁。以前,“看客”只是文学作品中的边缘性人物,他们与事件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看客”形象开始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角。他们在文学作品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看客”形象的内涵一直在发生着演变,它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重点分析了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中的“看客”形象,阐述了“看客”在我国文学史中的流变及其历史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9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