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克克 柳婷 郭志忠[1] 李鲜[1] ZHANG Keke;LIU Ting;GUO Zhizhong;LI Xian
机构地区:[1]河南省中医院,郑州450000
出 处:《中医文献杂志》2025年第1期33-35,共3页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基 金: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21JDZX2130);李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豫卫中医函(2022)3号];河南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学科拔尖人才(CZ0237-15)、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豫卫中医函(2021)6号]。
摘 要:膈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其中对膈的位置、分布、功用、病证作了诸多描述。经仲景进一步阐释、发挥,至晋隋出现“五膈”概念,后唐代“五膈”“五噎”并存,至严用和始将噎膈互称。《黄帝内经》文简意博,理奥趣深,其概念多而定义少,若望文生义,鲜不偾事。本文从《黄帝内经》探源朔流,以“膈”循名考实,从其本意、位置、功用、病证四个方面探微索隐,力图使其声实相副,各有指归。
分 类 号:R256.32[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