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人天 汤定豪 李敏[3] Zhang Rentian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1 [2]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207 [3]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出 处:《理论导刊》2025年第4期72-77,共6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百年演进与当代发展研究”(23XKS007);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纪检监察研究中心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研究”(SCJ230415);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与均衡发展研究”(XBST2023-ZC003);达州市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万达开乡村振兴研究基地”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供需结构与均衡发展策略研究”(XCZX2023-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新的历史任务。“三治融合”中的德治通过其规约、凝聚、教化功能的实现,能够有效化解民众利益纠纷、实现民众群体认同、激发民众内生动力,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习近平关于思想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确立了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加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坚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融入道德力量、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德法并行、坚持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等内容,对新型乡村德治建设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与方法论启示。在具体实践中,应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制定新型乡规民约、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提升示范引领效力以及加大新兴技术运用等措施加强新型乡村德治建设,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分 类 号:D422.62[政治法律—政治学] B824.5[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