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中的镜像表达——从恩格斯与马克思“真实地描绘”理论视角分析电影《子夜》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昊璞 张琦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出  处:《戏剧之家》2025年第7期144-148,共5页Home Drama

摘  要:1981版电影《子夜》改编自茅盾的同名小说,以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旧中国为背景,展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和工人阶级的觉醒。1981版电影《子夜》不仅实现了人物情节的再创作,而且在艺术实践方面也十分出彩。本文通过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文简称马恩)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关于文艺作品描绘真实性的观点,从塑造典型环境、刻画真实角色与丰富内容表达三方面入手,对电影《子夜》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深入探讨了电影的镜像呈现。

关 键 词:《子夜》 镜像表达 人物塑造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