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暨爱民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历史评论》2025年第1期104-105,共2页Historical Review
摘 要:20世纪初,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有关民族形成、民族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途径和民族解放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的比较视野中来表达他们关于“民族”之体认,其“民族”意涵,大多时候都指向国家意义上的民族(Nation)。如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之谓,即可见其国家的定位和基于中国具体社会政治民族形势的理论与实践取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