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晨亮 Liu Chenliang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156-164,共9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张家山汉简《功令》中记载,文帝初年诸陵县上官吏功劳文书于奉常寺与内史,诸陵县官吏与内史其他县官吏通课,实为奉常主导的陵县官吏迁转体系之补充,反映此时已形成奉常辖陵县之制。虽然奉常早已拥有成郡的条件,但或许直至武帝太初元年方才形成独立的郡级政区。该政区拥有明确的边界(由诸陵县边界组合而成),太常寺官吏兼行该政区事务。奉常(太常)辖陵县之制的兴衰演变深刻映射出秦汉制度变迁的三重历史逻辑。汉初通过徙陵政策实施“强干弱枝”战略,以奉常直辖陵县配合优抚政策,将关东豪族吸纳为中央官吏,这一特殊制度设计实质上是巩固新生政权的地方控制手段。随着行政理性化的推进,郡级建制凭借地方治理效能与制度成本优势逐步取代中央官署辖县之制,而郡县两级制观念的深化加速了中央官署辖县模式的终结。更深层的制度演进则体现在官僚体系专业化进程中,中央与地方事权的明确分离成为官僚制成熟的关键标志,奉常辖陵县之制因难以适应这一行政专业化趋势最终消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