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226002
出 处:《交通医学》2025年第1期44-46,共3页Medic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摘 要:目的:研究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效果。方法:ARDS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低潮气量通气(l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LTVV)治疗,观察组接受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72 h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率、气胸发生率和30天存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SpO_(2)、PO_(2)、PCO_(2)、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观察组SpO_(2)、P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HR、MAP、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CV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30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模式可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及循环指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提高30天存活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