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 处:《经济刑法》2024年第1期244-262,共19页Economic Criminology
摘 要:实务中对数据爬取行为的刑法规制,存在对象、行为、刑罚程度的偏差和归责模式的扁平化的情形,其原因在于对数据法益的认知和考量存在缺失。现象层面的数据爬取存在行为对象和行为样态类型的不同,且不同类型所征表的法益侵害也不同,因此在归责原则上应当有所区分。数据法益的核心为数据信息的三性,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具体数据利益和抽象的数据安全利益。在归责原则上,应当根据具体数据利益进行罪名分流,根据“行为对象”“行为手段”的二阶式分析模式,来判断数据安全法益受损程度,以明晰刑法对数据爬取行为的介入界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