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只怪”的归咎释因功能及形成来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菲菲 吴春相[1] 

机构地区:[1]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833 [2]海军军医大学国际军事医学交流中心,上海200433

出  处:《对外汉语研究》2024年第2期173-185,共13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汉语‘述语+非受事宾语’结构的语义关系网络研究”(项目号:23BYY025);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立场表达及其在教材中的呈现研究”(项目号:23YH59C)资助

摘  要:本文区分作为动词短语后接名词性成分的“怪只怪_(1)”和作为释因语用标记后接小句的“怪只怪_(2)”,并重点分析后者的应用语境、话语功能和形成来源。针对上下文中的一个消极事态,听话人产生了怨怪之意,说话人用“怪只怪”进行回应,并引出自己对造成消极事态的责任者特别是原因的认识和评价,要影响听话人的情绪或认识。“怪只怪”是在“只V”基础上通过对重动式形式和功能的仿造而产生的。

关 键 词:怪只怪 归咎 释因 重动式 V_(心理)只V_(心理) 

分 类 号:H14[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