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德建
出 处:《新疆中医药》2024年第6期28-31,共4页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讨论中医骨折手法复位在桡骨下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下端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计5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28)与对照组(n=28),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实验组接受中医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腕关节复位效果、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显示,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43%)相较于对照组(75.00%)更高,两组之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关节复位效果方面,实验组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平均值分别为(18.42±1.37)°、(13.25±0.42)°、(21.69±2.35)cm,对照组为(13.11±2.48)°、(8.97±0.51)°、(17.41±0.82)cm,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方面,实验组肿胀消退、疼痛缓解、骨痂生成以及患肢负重用时分别为(16.35±2.18)d、(6.78±0.48)周、(8.48±2.02)周、(8.45±2.18)周,对照组为(20.45±3.61)d、(8.07±1.35)周、(12.49±1.25)周、(10.31±0.94)周,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建议采用中医手法复位予以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改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以提高复位效果,并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 键 词:桡骨下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尺偏角 掌倾角 桡骨高度
分 类 号:R274.1[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