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C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潇 张丽萍 叶燕 杨巧 陆丽娟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30

出  处:《当代护士(下旬刊)》2025年第4期34-39,共6页Modern Nurse

基  金: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编号:2021HL035)。

摘  要:目的分析基于父母、成人、儿童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湖北省某大型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基于父母、成人、儿童理论的延续性护理,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相关指标:干预前后的自护行为、心理弹性水平、生活质量、健康行为、6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躯体功能,干预后的遵医行为、满意度,干预期间的按时复诊率及再入院率。结果两组自护行为各项评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中文版简易躯体功能评估工具评分升高(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且观察组较高(两组间干预后比较);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总遵从率(82.46%)较高(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的64.91%);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心功能分级降低(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且观察组较低(两组间干预后比较);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延长(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且观察组较长(两组间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满意度、干预期间按时复诊率较高,干预期间再入院率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基于父母、成人、儿童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躯体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促进自护行为、遵医行为、健康行为改变,提高心理弹性水平、生活质量,并且还能引导患者按时复诊,减少再入院,最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 键 词:慢性心力衰竭 父母、成人、儿童理论 延续性护理 自护行为 遵医行为 躯体功能 

分 类 号:R473.5[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