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文艺争鸣》2025年第3期32-38,共7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新诗的现实关怀与文体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2JJD75002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胡适以“不拘格律”为新诗开辟道路始,围绕格律或“反格律”展开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贯穿了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历程。然而,我们注意到,不同的诗人和诗论家言及格律概念,往往莫衷一是、和而不同。所谓“和”,盖因论者在阐述这一核心观念时,能够根据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特点,分享某些共识;而“不同”则是由于论者所持理论资源及观念的不均衡性,造成他们所论之物虽据“格律”之名,但依据的前提、侧重的内涵、旁及的外延和指向的实质,并非一致,甚至极有可能南辕北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