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田苗苗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出 处:《今古文创》2025年第12期44-46,共3页
摘 要:对人的存在,即“人之为人”的探讨一直是哲学家们致力研究的重要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扬弃黑格尔的人是“绝对精神”外化存在思想,同时也批判继承费尔巴哈人是感性的自然存在思想,进而提出了“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等观点。马克思将从事社会生产中的“现实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的自由、自觉、自愿的实践活动归于人的存在,这足以说明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已经跳出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窠臼,从而转入实践唯物主义的领域。《手稿》中人的存在的理论给予了人们看待现实问题的视角,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 键 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人的存在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