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洪宇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出 处:《宁夏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98-212,共15页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2JJD860013)。
摘 要:中国基于互联网已展开新全球化实践,围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施相应的政治经济政策与外交举措。从传播物质性的视角看,关乎空间塑造与关系缔结的表达、连接、积聚是新全球化实践的核心,将对互联网媒介域这个全球化的核心组织形态产生建构性影响,从而对未来的全球社会政治秩序产生影响。研究通过对多维性能力到历史性政治意识再到建构性传播实践的叠合式解析,着重揭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背后中国国家的全球主义向度。在经济领域,国家体系对全球数字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发展条件进行内化、转化与再造。在外交领域,中国国家在不同阶段表达、传播、接续关于国际主义实践的认同话语,甚至外化为推动世界新的平等秩序的政治创造,体现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背后的中国国家的全球性转变。据此思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与空间叠加,通过讯息性、物质性、组织性的整体传播,中国国家的全球性内涵正转化为缔结新的时空连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锻造新全球化主体性等一系列形塑全球性媒介的实践性认识与整体性行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