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跗骨窦入路与传统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影像学指标及愈合情况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洪平 林善斌 

机构地区:[1]福建省闽侯县上街中心卫生院骨科,福建福州350108 [2]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骨科,福建福州350015

出  处:《黑龙江医药》2025年第2期434-437,共4页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摘  要:目的:观察改良跗骨窦入路与传统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影像学指标及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闽侯县上街中心卫生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96例入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n=48)。对照组施以传统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改良组则行改良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对照组及改良组手术指标及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足踝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为(61.26±9.24)min,短于对照组的(72.32±8.15)min;手术切口长度为(4.26±0.51)cm,短于对照组的(6.32±1.58)cm;术中出血量为(73.28±13.52)mL,低于对照组的(95.79±16.27)mL;骨折愈合时间为(12.84±2.51)周,短于对照组的(14.21±2.82)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跟骨宽度为(40.29±4.43)mm,优于对照组的(42.85±4.32)mm;高度值为(46.85±4.36)mm,优于对照组的(41.19±5.22)mm;Bohler角为(32.62±4.15)°优于对照组的(29.84±5.57)°;Gissane角为(134.82±10.54)°,优于对照组的(129.56±8.75)°;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6个月,改良组足踝功能优良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0.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外侧“L”形入路,改良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有效降低跟骨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骨折愈合和足踝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关 键 词:改良跗骨窦入路 外侧“L”形入路 跟骨骨折 骨折愈合 足踝功能 并发症 

分 类 号:R683.42[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