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鹏俊 曾立[2] Xie Pengjun;Zeng Li
机构地区:[1]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2]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湖南长沙410073
出 处:《福州党校学报》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Fuzhou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治理机制研究”(23&ZD136)阶段性成果;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大国竞争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XJWF2024008)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物质生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继承与创新的生产力理论演进逻辑。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着丰富的理论认识。不仅将生产力上升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层次因素,而且准确研判经济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态势,推动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进程,为中国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高质量发展对新的生产力理论的迫切需求,创造性地建构起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其中就有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科技人员、物质利益和改革本质等重要论断的坚持与继承,也有对科技创新、高素质劳动者、人民利益原则和新型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