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洋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9期158-167,共10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乡土小说与乡村文化变迁的关系、启示研究及文献整理”(19ZDA273)阶段性成果。
摘 要:百年新诗的黄河抒写与国家的认同建构始终存在互动和交集。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国家认同建构机制的调适与转轨,现当代诗歌抒写黄河的话语逻辑与表述重心呈现出阶段性变奏。现代时期,基于整合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大势,诗人们将抒写黄河的重心放置在其“母亲河”的形象塑造及民族化叙事的层面,以实现对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的价值赋能与功用发挥;十七年时期,囿于政治认同营造的需要,诗人们通过突显黄河的“害河”属性与对国家治黄的集中书写来实现对人民政治认同情感的规约和范导;新时期以来,由于文化认同的效力彰显,诗人们则侧重对黄河进行“文化寻根”的抒写,从而助益对中华文化的探源和回归。在此,黄河也得以溢出自然地理的范畴,并蜕变为中国对外识别、对内认同的文化符号与表征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