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若懿
机构地区:[1]南京艺术学院
出 处:《文学艺术周刊》2025年第5期28-30,共3页
摘 要: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戏剧是对现实的有效模仿,即“戏如世界,生活如戏”,这样的戏剧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戏剧模仿论奠定了传统戏剧观的基础。然而,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了许多强调剧场性,弱化戏剧性文本的戏剧,其中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的代表作品《骂观众》(Publikumsbeschimpfung,1966)最为突出,剧场性逐渐取代戏剧性文本成为核心。彼得·汉德克的《骂观众》以“反模仿”“反情节”等激进形式打破“第四堵墙”,将观众纳入戏剧主体,重构了“剧场性”概念。本文从后戏剧剧场理论出发,分析该剧如何通过语言暴力与即时互动颠覆传统观演权力结构,并探讨其“新三一律”对剧场时空逻辑的重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