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可达 Song Keda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浙江学刊》2025年第2期231-238,共8页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海域勘界与海疆形成研究”(22CZS046);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资助优势学科“中国边疆史”(DF2023YS20)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尽管“海疆”一词已经成为当今学界习用的概念,但这个概念仍存在诸多歧义。因此,有必要从长时段视角对“海疆”概念的形成与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清代以前的文献,罕见特定专有地域指称的“海疆”之说。顺康时期,清廷和郑氏政权在沿海区域的博弈中,“海疆”概念逐渐兴起。由康雍历乾嘉,随着清政府对海洋疆土控制程度的强化,王朝权力持续向海洋推展,包括洋面、海岛在内的近海海域愈来愈被朝野舆论视为“海疆”的组成部分。道光以降,在西方冲击下,传统海疆发展格局趋于瓦解,统治阶级和精英阶层对中国海疆地缘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不断深入,具有近代化特征的整体“海疆”观逐渐构建成型。“海疆”概念的晚出及其内涵的变动不居,提示海疆史研究应自觉将相关概念的形成演化与历史进程相吻合,从而更好地探索中国海疆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