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心态与认同——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喜剧电影的城市论述  

Space,Mentality and Identity:Urban Discourse in 1980s Hong Kong Comedy Film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航[1] Ye Hang

机构地区:[1]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出  处:《当代电影》2025年第4期76-84,共9页Contemporary Cinem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电影的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研究(1978—2020)”(项目批准号:21BC044)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地区喜剧电影因其大众流行文化属性而在形塑香港地区文化身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视为那个年代香港地区的时代见证者、城市记录者和心态素描者。这些作品中的“城市香港”既是可见、可被经验感知的物理空间,又是作为一种关系、感知与精神的表达体系的社会空间与心理空间。影像之城既是对现实之城的一种主体想象,又反过来重塑、再造了城市的气质、意识、精神和身份。那一时期的本土喜剧电影以“快乐生产”“娱乐制造”为己任,而彼时的香港地区之城正是以乐观心态、追求快乐/逃避焦虑为典型表征;因此,喜剧电影既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电影性格”的微缩标本,更可视作“香港地区社会心态”的生动映射。

关 键 词:香港地区电影 城市论述 都市空间 社会心态 地方认同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