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如何是“历史”的——艾青的“旷野”诗作与维尔哈伦的社会三部曲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诗情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3期209-224,共16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抗战爆发后,艾青凭借以《北方》为代表的象征主义风格的诗歌,确立了其作为民族与大众的土地诗人的地位。但文坛对该风格能否有效把握历史远景存有疑虑。参照艾青效仿的比利时法语诗人维尔哈伦的社会三部曲,就不难发现,艾青以不同于典型论的方式,成功地将土地的苦难转换为阶级与民族解放的力量。可是,这种力量在艾青于新宁时期创作的“旷野”诗作中消失了。“旷野”诗作的失败,实则意味着艾青对边缘乡村和中国命运的具身体验和真实凝视,艾青也由此创造了一种“历史的”象征主义美学。

关 键 词:艾青 维尔哈伦 象征 抗战 乡村 

分 类 号:I207.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