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赈灾与央地关系:民国前期附征赈款法规探析  

Relieving the People in Disaster by Raising Tax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Ones:On the Regulations for Raising Relief Fund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康康 ZHAO Kangkang

机构地区:[1]山西警察学院法学系,山西太原030401

出  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救灾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18JZD024)。

摘  要:在1920年北五省旱灾中,民国北京政府为筹措赈灾资金首次颁行附征赈款法规并取得显著效果。此后,在1921年辛酉水灾、1924年甲子水灾等赈灾过程中,北京政府仿照成案颁行系列法规,推动了附征赈款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然而,在具体运行中,由于附征赈款系附加税的特殊性质,税收又与地方财政密切相关,因此地方与中央展开了诸多博弈。最终,因地方商界参与程度的差异致使博弈结果不尽相同。这既突显了商人团体在近代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民国前期央地关系的复杂与多变,揭示了民国前期灾害与经济、政治之间的联动。

关 键 词:附征赈款法规 民国前期 加税赈灾 央地关系 商界 

分 类 号:D929[政治法律—法学] K25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