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国龙 郭士民 Cui Guolong;Guo Shimin
机构地区:[1]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061
出 处:《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统一战线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ZDA01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政治共识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石。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如何有效凝聚政治共识,成为各国政治体制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凝聚政治共识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政治价值、政党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凝聚政治共识也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国内外政治环境变化、思想意识多样化、社会利益多元化等因素,增加了凝聚政治共识的难度。在实践路径上,要通过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完善政治协商机制、强化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推动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等方式,为破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凝聚政治共识的难题提供解决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