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沐春[1] Zhou Muchun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23期26-28,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作曲技法对电子音乐创作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二者在理论和技术层面的互动关系,为当代电子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作品比较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系统梳理现代作曲技法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脉络,包括无调性音乐、序列主义、偶然音乐等流派的核心理念;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子音乐作品进行技术分析,重点分析其音响组织、结构安排和表现手法;最后通过实际创作,验证现代作曲技法在电子音乐中的具体应用效果。结果:现代作曲技法对电子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音响材料方面,突破了传统音乐的乐音体系,使噪声、微分音等非传统音响成为重要表现手段,频谱音乐的泛音分析理论为电子音色的设计和修改提供了科学依据,具象音乐的拼贴手法演变为现代采样技术;在创作技法方面,序列主义的组织原则被应用于电子音乐的参数控制,偶然音乐的不确定性启发了算法生成音乐,简约主义的重复结构影响了电子舞曲的节奏编排;在概念创新方面,现代作曲的前卫理念促使电子音乐突破传统审美框架,在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上都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结论:首先,电子音乐创作应不断创新音乐语言、拓宽表现疆域、超越自我,积极吸收现代作曲技法的创新成果;其次,要重视科技应用,加强跨界融合,将最新科技成果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最后,要关注人文内涵,在创新技术的同时,注重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用科技讲好当代的音乐故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