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艺术学院
出 处:《音乐生活》2025年第3期19-21,共3页Music Lif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近现代以来津门法鼓流变研究”(23YJC7601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毗邻燕山、渤海、北京等地。自古,便因其得天独厚的漕运优势而闻名。特定的文化内蕴与经济优势,为当地民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厚沃土,也为其中“包罗万象”别具一格的“津门法鼓”提供了生存给养。近现代以来,伴随着西方艺术文化的广泛涌入,“津门法鼓”与其它传统艺术形态一道,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法鼓艺术传承也由繁盛时期的“声势浩大”,转为“几近衰亡”。据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可知,清末以降,法鼓老会随文化流变逐日递减,由最初的50多道发展至濒临失传,仅剩之数也面临后继无人、经费短缺的现实窘况。而兼具宗教、宫廷、民俗文化特色的音乐形态,也随之衰败凋零。其中多数锣鼓牌子、曲套近乎失传。基于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初心,笔者认为,学界有必要对其本体特性、流变渊源及当代价值进行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