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蓝江[1] Lan Jiang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4-11,共8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经济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深层内涵”(023BSK017)。
摘 要:数智社会为我们的哲学反思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已经不再是以笛卡尔式的我思主体来把握整个世界,也不是以哈贝马斯等人的主体间性的商谈伦理学来建立世界的规范。根据赫拉利的说法,我们已经在全新的信息联结基础上实现了不同层面的人与物,物与物的广泛联结。这就需要我们在主体和主体间性概念之外,提出物体间性的哲学。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四种共同体的形式来探索数智社会下的物体间性的历史脉络,宗教社会以偶像崇拜建立了教会,市民社会以货币建立了市场共同体,而现代社会的语言建立了规范语言的主体间性的公共领域,最后,在数智社会,随着无人机、机器狗、智能驾驶系统和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我们看到了以数字代码、算法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物体间性的系统,这是我们在数智社会中重新建构和反思哲学的密涅瓦的猫头鹰起飞的立足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