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与均衡:中国调解制度的长期演变透析  

Punctuated and Equilibrium: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a's Mediation System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牛冠朝 刘军强 杨巨声 NIU Guanzhao;LIU Junqiang;YANG Jusheng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行政论坛》2025年第2期48-57,共10页Administrative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医患关系的分析与政策研究”(18ZDA087);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医患关系中的情感治理研究”(2024qntd78)。

摘  要:调解制度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能有效化解纠纷并调动社会资源。运用间断-均衡理论框架分析调解制度的演变进程: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即依托工农组织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取得了救济群众与政治动员的双重效能;在根据地建设时期,调解组织逐步实现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质性嵌入,为其在1949年后的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与治理模式的变迁,调解制度经历了从“弱化”到“复兴”的曲折历程,并实现了全面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为调解制度注入了政治资源,调解制度进一步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演变过程不仅展现了调解制度的适应性,也揭示了其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持久生命力。

关 键 词:调解制度 纠纷治理 间断-均衡理论 

分 类 号:D621[政治法律—政治学] D926[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