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牛冠朝 刘军强 杨巨声 NIU Guanzhao;LIU Junqiang;YANG Jusheng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行政论坛》2025年第2期48-57,共10页Administrative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医患关系的分析与政策研究”(18ZDA087);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医患关系中的情感治理研究”(2024qntd78)。
摘 要:调解制度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能有效化解纠纷并调动社会资源。运用间断-均衡理论框架分析调解制度的演变进程: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即依托工农组织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取得了救济群众与政治动员的双重效能;在根据地建设时期,调解组织逐步实现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质性嵌入,为其在1949年后的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与治理模式的变迁,调解制度经历了从“弱化”到“复兴”的曲折历程,并实现了全面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为调解制度注入了政治资源,调解制度进一步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演变过程不仅展现了调解制度的适应性,也揭示了其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持久生命力。
分 类 号:D621[政治法律—政治学] D926[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