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德育与学生发展研究中心
出 处:《青年发展论坛》2025年第2期68-78,共11页Youth Development Forum
基 金: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社会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机制研究”(2023JDSZKZ05);浙江大学第十二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课题“高水平大学学困生形成机制及应对策略”(2025ZDSZZD01)。
摘 要:语词的转移透视社会心态格局的变迁,“集体自嘲”现象是当代青年人试图借助“自嘲式”话语进行情感宣泄与自我救赎的文化景观。青年“集体自嘲”现象呈现出从普通大众到精英群体、从个别领域到社会生活全域、从戏谑娱乐到“被挤压感”愈发突显、从低语境向高语境转换的衍变图景。从现实境遇以及主观态度积极和消极的二重性出发,可以将青年自嘲划分为“谦虚型”“自救型”“真实型”“内耗型”等四种类型。青年“集体自嘲”现象不仅是青年群体自身在对抗社会压力时的能动性表达,同时也是社会本身的结构性力量推动的结果。竞争资本匮乏、文化认知排异、个体心理失衡等主体性归因,以及结构规则排斥、资源条件限制、舆论环境濡染等社会性归因共同构成了该现象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青年“集体自嘲”并不是洪水猛兽,对该现象的治理需要深入了解自嘲表象背后不同青年群体的真实境况并且精准施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