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怡 Jiang Yi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科技部、教育部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当代哲学与新科学技术互动作用研究”(D20021)。
摘 要:唯物主义经历了素朴的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其核心在于对物质第一性的本体论主张,而物理主义则关注如何用物理学解释世界,尤其是心灵现象。当代心灵哲学家不再讨论唯物主义的相关问题,他们之所以将“唯物主义”与“物理主义”交替使用,是因为物理主义有将物质与物理对象相统合的可能。当代心灵哲学包括三种“唯物主义”与“物理主义”可被交替使用的理论,即取消论的唯物主义、还原论的唯物主义、属性论的唯物主义。取消论的唯物主义否认心理状态的独立存在,将其视为大脑活动的产物;还原论的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状态最终可还原为物理状态;属性论的唯物主义则主张心灵状态是大脑的属性之一。这三种理论的研究重点是心理现象如何依赖于物理状态,而非探讨物质与意识的本体论关系,因而都从属于物理主义,而不从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只有在物理对象本体论的意义上,物理主义和唯物主义才获得仅有的、可能的一致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