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5年第6期281-288,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2BFX13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2FXB006)。
摘 要:地理标志作为独立的知识产权客体具有与商标不同的特质,保护路径和逻辑也不同,需要通过专门的立法予以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是地理标志亲农性的体现,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并传播地域文化,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际上对农产品地理标志采取不同的保护模式,我国采取其中的混合保护模式进行立法,在此模式下,导致相关法律和规章规定的主管机构、注册主体、审查程度各不相同,出现重叠保护的现象;相关规定中侵权行为范围模糊,救济措施单一,救济途径局限;存在对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监管规定均不明确,行政部门监管困难,宣传和推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对地理标志制定专门法保护是必然要求,辅以完善的相关配套制度,有利于确保地理标志农产品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并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此外,通过扶植行业协会,发挥其桥梁作用,在政府的监管和支持下进行质量监督和市场推广工作;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挖掘品牌文化底蕴,树立优质品牌形象,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品牌故事,从而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