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新闻与传播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53715-1149 [2]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145-157,共13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构建、叙事策略与效果评价研究”(24&ZD214)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数字文明深度重构人类传播形态的智媒时代,本文提出“新质传播力”作为传播学3.0时代的理论范式创新,系统阐释了其在技术哲学、认知科学和传播学本体论层面的三重突破。通过构建基于复杂性科学、后人类学与后物质性理论的三维分析框架,揭示出数字技术引发的传播学范式革命已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形成具有量子化特征的传播新模态。研究发现:新质传播力本质上是数字基础设施与人类认知神经系统深度互嵌的产物,其核心特征表现为传播过程的涌现性(Emergent Property)、传播主体的量子叠加性(Quantum Superposition)和传播权力的算法生成性。新质传播力的深层变革体现为三重范式跃升——从物质性中介转向数据流操控的媒介观重构,从主体性认知转向人机认知协同的本体论革新,从社会建构论转向技术实在论的价值论转型。研究表明,新质传播力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在信息维度的具体表征,更是数字文明时代重构人类认知图式的元技术装置,其发展正在引发传播学研究从“关于传播的科学”向“作为传播的科学”的认知论革命,为把握虚实共生时代的传播本质规律提供全新的认识论框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